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浅析农村家庭教育功利化现状及成因、解决办法的探究

发布时间:2015-10-18 14:00:23

【摘要】 从发生在笔者身边的两个例子说起:一个在父母成才就是挣钱的指导思想下,远离自己大学梦的小龙;一个是为争取求学机会与父亲低费投入思想苦苦抗争,最终反而考取重点大学的小兵。进而分析农村出现教育功利化的思想渊源:小农意识的束缚、市场经济体制下拜金主义对农民思想的渗透、腐蚀。提出了通过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国家政策支持及法律保障等三个方面来解决的提议。
    【关键词】农村 家庭教育 功利化
    本人多年从事基层工作,接触的绝大多数是农民和他们的子女,加之本人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对农村的家庭教育现状比较了解,总体来说,农村的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其中我最深的感触是:很多农民家长对待子女的教育态度功利化,在他们头脑中成材的概念模糊的,甚至是扭曲的,有很多人把成材简单地异化为能挣大钱、发财。
    有两个发生在笔者身边真实的故事:
    故事一:小龙是2005年某农村初中初三年级的学生,在班级中他的学习成绩是中上等,这个成绩在他所在的学校是很有希望考上县城的重点高中的,但是在中考前夕,小龙父母关心的不是他的学习成绩,而是不断地打听亲戚朋友,读三年高中要花多少钱,如果考上大学又要花多少钱,正在这时他家有个亲戚是开发廊的,生意很好,人手不够,预计招几个学员,一般过个一年半载都能出徒,月收入一两千元不是问题,如果自己能够开店挣的远不止这些,一想到学美发不但不花钱,而且马上能挣钱,现实利益让小龙的父母很动心,经过几个回合的反复比较后,他们决定让孩子放弃考高中的愿望,去学美发。可怜的小龙经不住父母一次次赤裸裸的金钱诱惑,终于揣着发财梦开始了创业生涯。三年过去了,前些天笔者出差无意间碰见了小龙,他现在已有了自己的发廊,就在一所大学附近,看到小龙时他正给一个同龄人做头发,是大学里的学生,和陪同来的同学聊天,风趣幽默中透着智慧和学识,小龙也附和地笑着,却插不上一句。顾客走后,像与我说也像自言自语:“多好,多有学问!”言语中满是羡慕与无奈,我能感觉出他的心里那份失落,这是永远无法用金钱弥补的,可是原本小龙也可以是其中的一员啊!
    故事二:小兵是我们农村老家的邻居,他家一共四口人,父、母亲还有一个姐姐。小兵的父亲是一个性情暴躁的人,母亲只知道干活,不敢多说一句话,家里大事小事都是小兵父亲一个人说了算。父亲怕读书花钱,况且现在大学生毕业后也不一定挣钱多,让小兵的姐姐只读完小学就回家干活了,因为小兵是男孩,父亲比较偏爱,一直让他读到初中。小兵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不但学习成绩好,体育、美术各个方面也非常出色,初三毕业的时候小兵想报考一所体育类中专院校,想早点就业,早点挣钱,脱离农村。但父亲听说一年要交1500元学费后强烈反对小兵报考,要知道九十年代一年1500元,对于小兵家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在父亲看来用来读书太不值得了!倔强的小兵不像小龙那么没有主见,经过和父亲激烈的斗争,双方各让一步:小兵可以继续读书,但必须保证每年的花销不超过800元。这就意味着,小兵必须考上高中,而且必须是公费的。要强的小兵真的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三年来小兵省吃俭用,因为他知道父亲除了生活费不会再给他拿钱买昂贵的学习资料的,如果他想买资料只能在生活费里省。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小兵考取了国家重点大学的国防生--还是不用家里花钱的--真是阴错阳差、因祸得福!小兵父亲逢人就讲,要不是他小兵哪能考上那么好的大学!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两个故事讲完了,一个令人心情沉重,一个令人啼笑皆非。当然,每个事件都有其特殊性,但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共性的问题:农村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供孩子读书,就是为了他们能在读完书挣大钱!如果有不用花学费还能挣钱的机会,当然不会错过。
    我思考了许久:有些农民只看眼前利益、对待教育功利化的态度是怎么形成的呢?归结起来大概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这是由农民的阶级属性决定的。中国是一个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国家,农业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生产方式落后、活动范围狭窄,一家一户的劳作方式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那一点利益上,久而久之,形成了目光短浅的特点。二、市场经济体制下,金钱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拜金主义大行其道,农民的思想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越发把金钱看得重要,这种思想渗透到教育子女方面,就表现为求学动机功利化,把培养孩子“成才”这样一个神圣而浩大的工程异化为一种培养孩子“成财”投资行为,对待孩子的求学之路像对待一只股票的涨落一样,当然无暇顾及孩子的兴趣和潜能是不是得到发挥,所以出现小龙那样的悲剧、小兵因祸得福的闹剧就不足为奇了。
    可是,这种功利化教育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什么呢?第一严重扼杀了一个人的巨大潜能,是个人更是国家和社会的重大损失。一个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更能显示出自己非凡的天赋,以卓越的才能为社会、为国家创造巨大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一个人如果被残酷地剥夺了继续求学的机会,相应地被作为谋生的工具安排繁重的劳动,就意味着他与可能的成就失之交臂。第二从事本不喜欢的工作,不但大大降低了个人幸福感,也影响着社会和谐稳定。工作作为人的第一本能需要,它的价值绝不仅仅体现为工资是否优厚,还体现在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带给劳动者的内心感受,劳动者是否在工作中体会到快乐是判断这份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而一个在功利教育思想指导下谋求工作的人在选择工作时,往往与他的求学思想一样,看重的是收入、社会地位等因素,但是作为一个人,他在生活中是处于感性状态的,不喜欢的工作会让他做起来索然无味,即使勉强完成任务,也很难有出色表现,内心很难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快乐,久而久之,压抑、消沉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将这种思想带到家庭,再扩展到社会,对整个社会来说,大多数人如果处于这种状态,将是病态的,民众不能各得其所,其乐融融,就是不和谐的。
    结论:
    功利化教育思想是极度不可取的,必须通过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及时改变。
    改变途径探究:
    笔者认为,改变农民培养子女功利化态度主要有三种渠道:社会宣传、政策支持以及法律手段。
    1、社会宣传:教育观是价值观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体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有正确的教育观。社会应该利用各种方式从正面宣传教育的理念,逐步培养广大农民树立高尚的追求,正确认识和对待子女的教育,使他认识到成材是一项神圣浩大的工程,是一件关乎子女乃至后代子孙素质的严肃的事,从思想上改变对教育功利化的态度。
    2、政策支持:国家和各级政府应当从政策角度支持学生家庭。例如扩大寒窗基金的覆盖面和力度,在高中甚至初中设立奖学金,对品学兼优学生予以奖励等。
    3、法律手段:国家法律是规范社会生活,使之得以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繁荣、兴旺关键是人才,国家应从法律角度对所有不利于人才培育的行为予以制裁,把重视教育、培养健康的教育意识上升为国家意志,要求全国人民共同遵守。
    以上是本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对农村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这一问题粗浅的看法和认识,由于水平所限,肯定存在许多不足和错误,本人想我的文章好不好并不重要,能够引起社会对这个问题的广泛重视,才是最重要的,大家只有关注了,这种现状才能改变,所以,与其说这是一篇论文不如说它是一条建议,是反映情况、供大家讨论的素材。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村的家庭教育,让本可能成为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的孩子们不要因家长被金钱腐蚀的头脑和社会的漠视而夭折,那可是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巨大的损失!

主办单位:沈阳市妇女联合会
地  址:沈阳市浑南区全运三路98号 邮 编: 110169
电  话:024-22856271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辽公网安备 210112020007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