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址:沈阳市浑南区全运三路98号 邮 编: 110169
电 话:024-22856271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辽公网安备 21011202000765号
市妇联家儿工作部
一、研究背景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组织细胞,也是人类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家庭的传统,其根本要义在于家庭组织发挥着传承文化和巩固社会基础的维护作用。家庭是否和谐稳定,关系国家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新时期党和政府更是高度重视家庭建设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把家庭视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2019年 10 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为新时代家庭建设指明了方向。
家庭建设不仅是修身、立家之本,更是整个社会建设的重要根基和支撑。民法典在第五编“婚姻家庭”中新增了一条“优良家风”的内容,即“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这既是公序良俗的基本要求,也是文明社会秩序的美好倡导。
早在2018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明确指出: “做好家庭工作,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以小家庭的和谐共建大社会的和谐,形成家家幸福安康的生动局面,是党中央交给妇联组织的重要任务。”这意味着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妇联组织成为承担推动家庭建设和发挥家庭作用具体落实的重要机构。为落实家庭建设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总结提升家庭建设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沈阳市妇联开展了针对沈阳市家教家风实践基地的调研,深入研究我市各级妇联在落实家庭建设参与社会治理中的主要模式、主要内容、经验做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索提出妇联模式,深化家庭建设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调研对象、方式和内容
本次调研对象包括沈阳市皇姑区明廉街道中海西社区、铁西区霁虹街道新湖社区、苏家屯区民主街道临湖社区、于洪区迎宾路街道丁香社区、沈北新区道义街道民丰社区、新民市高台子镇等15个家教家风实践基地,覆盖新建物业小区,老旧小区、村改居社区、城乡结合部社区、乡镇涉农社区等不同社区类型。
本次调研主要与各家教家风实践基地负责家庭建设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座谈并发放半结构式访谈提纲,了解各基地家庭建设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情况。此外,课题组还对铁西区霁虹街道新湖社区和沈河区大南街道红巾社区的社区书记、妇联工作人员、部分社区妇联执委和居民代表进行座谈,了解居民需求和家庭建设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情况。
对各家教家风实践基地的调查主要包括五项内容:一是社区情况介绍,包括社区地理环境、社区类型、居住人口情况、周边配套资源等;二是社区妇联目前开展的工作情况;三是家庭建设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先进做法和经验介绍,如家庭家教家风工作、妇女议事会和最美家庭评选等内容;四是与第三方机构或社会组织的合作情况及志愿者参与情况;五是家庭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
三、家庭建设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路径的有益探索
(一)多层次多角度,开展家庭建设
调研中发现,各级妇联稳步推进家庭建设,从多角度多层次积极探索发挥家庭建设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手段和内容。在家庭建设的基本内容上,通过妇女儿童法律宣传、开展最美家庭评选、弘扬家风家教活动、教授家庭关系调适技巧、家庭纠纷调解、精选优秀家庭制作“家档案”等工作载体涵养妇女儿童;通过开展巾帼志愿服务、慰问困难妇女儿童、举办妇女文化娱乐活动、实施妇女健康检查、打造孝亲家庭和孝亲社区、开展文明创建等社区活动激活家庭凝聚力;通过开展就业培训、小额贷款、邀请专业心理老师为居民开展 “家课堂”主题讲座、女性素质提升培训等就业和生活技能训练赋能妇女及家庭。
(二)依托多元化组织阵地 ,推动社区家庭建设
在社区,妇联以家长学校、儿童之家、妇女之家、妇女议事会等为阵地开展各类家庭建设活动。
整合辖区内外资源,推动社区家庭建设。皇姑区明廉街道中海西社区依托“家校社”联盟,嵌入“巾帼学堂”、“妇女之家”、“家长学校”“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等组织阵地,引导广大妇女弘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传播“智慧家长”理念。于洪区迎宾路街道丁香社区整合驻区单位专业资源,开展各种培训课程,邀请工艺、面点、亲子教育和法律咨询等方面的名师授课,提升妇女综合素质,助力家庭建设。康平县建设社区邀请高校专家学者定期开展“家风家教大讲堂”活动,为居民讲解家风家教的意义,以亲子互动形式向青少年传播优良家风,邀请专业心理健康老师为社区居民开展 “家课堂”主题讲座,提升妇女心理建设,为家庭建设护航。
发挥妇女议事会作用,推动社区家庭建设。铁西区霁虹街道新湖社区充分发挥妇女议事会作用,开展家庭服务。由社区党委书记、副书记、妇女代表、企业代表、社会组织负责人代表组成妇女议事会,围绕“以群众为中心、让群众做主角、由群众说了算”开展联席议事,搭建室内群众议事厅及园区议事亭双阵地,实行“定时+不定时”的双时制度,采取“室内集中+室外流动”的议事形式、拓展“线下+线上”的议事渠道,借助各类学习阵地,开展各类法律培训,为妇女家庭提供纠纷调解、诉求维权等综合性服务,化解家庭矛盾。
借力网格管理,推动社区家庭建设。苏家屯区临湖社区以社区网格管理为基础,利用“社区楼道建家工程”传承家教家风。选聘优秀单元长和党员、积极分子组合在一起,成立巾帼楼道建家服务队,宣传本楼道居民的好家风、好家训。同时成立“社区志愿服务幸福储蓄所”,开展志愿服务,弘扬厚德、积爱、奉献、和睦精神,以志愿服务精神营造家庭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引进专业组织,协同家庭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协同治理作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已经成为各级党政部门的共识。调研发现,15家社区家教家风实践基地中有6家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开展家庭建设服务。沈河区南塔街道溪林社区采取订单式策略,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与需求基础上,由社区牵头跟专业社会组织签订合同,以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主题节日为契机,由社会组织开展文艺演出活动,带动社区居民广泛参与,营造家风传承氛围。皇姑区明廉街道中海西社区整合辖区专业组织建立家庭教育联盟,以微电影、微视频、微讲堂等形式,宣传好家教,传播好家风。于洪区迎宾路街道丁香社区与专业社会组织深度合作,以项目化方式打造“儿童成长安亲课堂”,以“安亲理念、名师指导、双师课堂和家长课堂”为模式,开展家庭建设和家庭支持服务。同时,社区还与专业养老服务组织合作,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解放女性照顾者压力,为家庭减负,助力家庭建设。
四、 家庭建设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社区类型差异造成需求与资源分化
社区居民对于家庭建设的需求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社区由于其居民构成不同,对于家庭建设的需求存在显著差异。新建物业小区需要全面化、多样化、精深化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隔代教育知识以及丰富多样的亲子互动活动;老旧小区需要送餐、配送、体检、保健、日常照料等补充性家庭支持服务;城乡结合部社区和村改居社区需要强化社区正向风气,完善农村乡风建设,提高家长思想道德素质德化教育服务;乡镇涉农社区需要加强妇联组织建设,提升妇联组织的地位与影响力的服务。
社区居民参与家庭建设情况存在差异。新建物业小区,中青年居多,文化水平与个人素质较高,参与社区家庭建设活动能力和意识较强,但参与时间受限;老旧小区的居民以中老年为主,文化水平与个人素质偏低,参与社区家庭建设活动能力稍弱,需求不足,但时间充裕;城乡结合部社区和村改居社区,由于城乡社区居民混居,居民文化素质偏低,参与社区家庭建设意识和能力不足,且缺乏参与时间;乡镇涉农社区居民参与家庭建设活动的意识和参与能力均低。
社区可利用于家庭建设的资源存在显著差异。新建物业小区,社区周边教育资源数量、类型较多,可利用资源丰富;老旧小区,社区周边教育资源充足、交通便利,易引入其他专业资源,与专业机构合作的机会较多;城乡结合部社区和村改居社区,社区周边教育资源缺乏,可利用资源较少,社区家庭建设主要参与者为社区妇联;乡镇涉农社区,乡镇妇联联合村级妇联开展家庭建设工作,由于百姓知识水平有限、村妇联组织相对弱化,缺少社会资源,推进家庭建设方面存在一定难度。
(二)家庭建设的组织阵地、体系内容碎片化
从组织阵地来看,在基层社区既有妇联设立的妇女之家、妇女维权站、家长学校、儿童之家、妇女议事会等阵地,也有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及社区自创的“家课堂”、“微课堂”,教育部门进行终身教育的社区学院,每一个组织都涵盖家庭建设的内容。然而,目前各社区的家庭建设组织阵地零散,尚未形成体系。 从家庭建设的内容上来看,大部分实践点所开展的家庭教育主要围绕儿童心理成长、儿童社区照顾、社区特色家庭文化营造、儿童多元智能培育和家庭及邻里纠纷调解。家庭建设体系尚未形成,大部分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的载体尚处在宣传和评比层面,家庭建设体系仍处于碎片化阶段。
从家庭建设的承担主体来看,专业教师力量不足、专业组织数量不足,多以志愿者作为补充,授课内容的专业性、科学性有待提升,授课频次远不能满足社区家庭的需要。
(三)家庭建设重要性的社会感知度高于家庭参与度
在座谈中发现,基层民众普遍反映急需家庭建设的相关知识,也感受到目前家庭关系较为紧张,亲子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家庭教育问题较多,优良家风传承遗失严重等家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但是由于家长更为关注子女的课业学习,存在“重学习轻品德”的现象,出现了看似重视家庭建设,但是在行动中却忽略家庭建设的矛盾行为。另外,家教家风建设通常需要在家庭成员共同生活的场所中进行,通过信息交流、情感沟通、休息娱乐等家庭成员间日积月累的相处得以实现,也往往表现为家庭中长者的言行举止、生活态度、工作作风等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化,而现代社会家庭成员的流动和生活安排的分离都对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造成一定影响。社区工作时间和居民能够参与社区家庭教育的时间出现错位,时间和空间的错位和挤压,使居民参与社区组织的家庭教育活动参与度普遍较低。
(四)社区工作的行政化压力导致个别社区家庭教育流于形式
社会治理的重心在社区,基层社会治理覆盖着整体社会治理事务的各个侧面,涉及公众生活的各个环节,也涵盖家庭与个人的具体事务。在社区层面,政府与社区、规范与情感、组织与个人、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等要素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多元、复杂的特征。社区为了完成上级部门交付的任务,作为理性人,首先选择的是能够影响其绩效考核的行动,其他工作的开展与否取决于社区主要负责人的心理认知。在调查中发现,凡家庭建设开展好的社区,社区领导在心理认知层面都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社区负责人发挥了引领性作用。加之社区妇联工作者身兼多职,在精力和专业性上有限,也制约了社区家庭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家庭建设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模式与路径
家庭建设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单元。妇联组织是家庭建设的重要组织力量 ,如何在现有国家治理体系下,立足沈阳本土实际,实现家庭建设参与社会治理的创新性实践,我们认为完善家庭建设、家庭教育和家风传承的相关内容和体系,以各级妇联组织为引领,以社区妇联阵地为载体,以专业家庭教育组织为依托,以专业社工为主体,以社区家庭教育志愿者为辅助,以最美家庭为榜样,以品牌化和项目化服务为手段,整合各级妇联执委的优势资源,探索“妇联+社工+社会组织+志愿者”多方力量协同、“线上+线下”双线并举的家庭建设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模式,推动家庭建设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1.发挥妇联阵地——以项目化服务赋能社区家庭建设自组织。社区是生活在共同地域中的不同群体的共同体,社区中有许多骨干和社区贤达,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热衷社区家庭教育。在实践中,妇联可以项目购买的方式,在家庭建设实践基地进行试点,培育社区领袖 、社区贤达和社区骨干,激励他们组织起来,参与家庭建设和基层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发挥妇联整合资源的优势。以各级妇联组织为依托,发挥妇联组织整合资源的作用。第一、整合妇联体系的内部资源。发挥各级兼职副主席、妇联执委的作用,运用兼职副主席和妇联执委的社会影响力,整合社会资源,为资源不足的老旧社区、城乡结合部社区和农村社区注入新的活力。第二,整合社区驻区单位资源。在工作中,可以设计科学合理的方案,发挥妇联组织带领群众,组织群众的作用,将驻区单位整合到家庭建设的治理体系中来,成为家庭建设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协同力量
3.引入专业社工——提升家庭建设水平。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进驻社区,开展相关家庭建设活动,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活动专业性,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社区组织的家庭建设相关活动,提升社区家庭建设的水平。
4.依托专业社会组织——协同参与家庭建设。沈阳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是妇联指导下的社团组织,凝聚了全市家庭教育的优秀专家和家庭教育专业机构,在指导家庭建设、开展家庭教育,引领优良家风方面,一直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考虑以家教研究会为核心,培育和支持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为主要服务内容的社会组织进入社区,引导专业社会组织以家庭的需求为导向,从常态化活动和品牌化项目入手推动家庭教育,从组织规范化入手推动家庭成长。
5.活化巾帼志愿服务——涵养优良家风。依靠巾帼志愿服务团队,形成一支社会公众参与家庭建设和家风传承的志愿力量,让志愿服务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增进邻里感情,传承中华民族邻里互助和睦相处的传统美德,形成以邻为善、与邻为伴、和睦相处的良好社会风尚,为家庭建设参与社会治理奠定基础。
6.“线上+线下”并举——以科技手段支撑家庭建设。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将家庭建设和家庭教育和家风传承等内容,以线上录播和线下讲授相结合的方式,传播家庭、家教、家风的相关知识。
辽公网安备 210112020007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