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市妇联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施展新作为

发布时间:2020-12-14 14:34:0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努力实现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的目标。市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会强调,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水平。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的部署要求,把联系的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这就需要各级妇联组织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正做到民心在基层聚焦、资源在基层整合、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拓展。沈阳市妇联探索“妇联+社工+社会组织+志愿者”多方力量协同、“线上+线下”双线并举的妇联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以社区妇联阵地为载体,以专业社会组织为依托,以专业社工和巾帼志愿者为主体,以最美家庭为榜样,以品牌化、项目化服务为手段,整合妇联执委、专家等的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妇女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独特作用,着力探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助推沈阳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以“妇女之家”为载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妇女议事会,让我们这些独居老人四季都有聚会聊天的活动场所。”皇姑区牡丹社区的空巢老人们对妇女议事会赞不绝口。针对社区老龄人口多、冬季出行不便的情况,社区妇联依托妇女议事会平台集思广益、民主参与、民主议事,确定了大学生志愿者不定期上门服务、社区活动室定期向老年人开放、社区应需提供老年中医保健等兴趣课程,帮助辖区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市妇联在全市城乡社区“妇女之家”深入开展“3+1”妇女议事会工作,通过普查机构数据、明确工作依据、量化工作目标、规范工作内容,推进符合区域特点的社区妇女议事协商工作模式,为妇女议事会在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进行了有益探索。我市4万余名妇女走进遍布全市社区(村)的1841个妇女议事会,针对妇女财产权益、妇女儿童人身权益突出问题、重点人群及家庭的共性问题等内容进行专题议事协商,拓宽妇女群众表达利益诉求渠道,进一步激发广大妇女群众民主参与、民主议事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市妇联实施“妇联牵万家”社区妇女之家营造项目,通过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方式,打造以需求为导向,社会化、专业化、精准化的“妇女之家”服务模式。在沈河区红巾社区,建立社区自治组织“巾帼自治队”,开展“美丽家园扮靓”等实践活动,促进女性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实现功能互补和创新创造。

二、以巾帼志愿者为骨干,深入社区村屯服务

“妇女的卫生习惯决定了家庭的整洁,也影响带动了整个社区环境的改善,我们社区的妇女在村容村貌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沈北新区兴隆台街道孟家台社区刘书记在向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陈弘汇报“百村美丽、千村整洁”工作时说。

市妇联在全市涉农区县开展“巾帼美丽示范村”创建工作,组织广大农村妇女植草种花、清乱治污、整田理景、传承文明,切实发挥巾帼志愿者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的“半边天”作用。重点建设“巾帼美丽示范村”10个,种植“巾帼花路”357条,举办庭院经济、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等公益讲座近百场,发放垃圾分类宣传页等资料2万余份,累计发动1002名巾帼志愿者参与服务4000余小时。在妇联组织的影响和带动下,广大农村妇女纷纷对自家庭院进行清洁美化,清理卫生死角、杂物等30704万处,清理垃圾14088车,自觉养成了文明卫生的良好习惯,与美丽乡村相匹配的文明乡风逐渐形成。

疫情防控期间,市妇联组织各级妇联执委、女教师、女律师等8523名巾帼志愿者,深入社区一线参与群防群控,成为疫情防控的宣传员、服务员和战斗员。动员各类妇女组织、各界妇女捐款捐资约合人民币400余万元。巾帼志愿者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做好疫情监测,参与宣传材料张贴、卡点进出登记、走村入户排查、为社区内困难家庭送温暖、为一线医务人员家庭解决困难等工作。我市巾帼志愿者崔扬荣获全国抗疫巾帼志愿者称号。

三、以“最美家庭”为榜样,构建治理体系最强细胞

“倡导《沈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争做文明好少年,倡导文明好家风,弘扬家庭新风尚……”在市妇联开展的“文明盛京、少年先行、家庭共建”主题公益实践活动中,市“最美家庭”代表孙明祺家庭等先进典型以公益宣传片的方式,倡导全市少年儿童和家庭同心共筑中国梦,携手共创文明城。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和谐。市妇联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大力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积极引导全市广大家庭“爱家庭、重家教,爱家乡、促文明,爱祖国、弘大义”,为参与社会治理奠定坚实的基础。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评选出家国情怀、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绿色环保、夫妻和睦、孝老爱亲、教子有方等方面的市级“最美家庭”典型151户,其中标兵户20户。我市李秀风等3户家庭荣获全国文明家庭称号,程青等19户家庭荣获省最美家庭称号。

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以好家风引领好社风。市妇联在新浪网、新浪微博平台举办“遇见最美家庭”2020年度沈阳最美家庭特别节目,在学习强国等媒体宣传我市抗击疫情一线、脱贫攻坚等“最美家庭”事迹,激励全市广大家庭学习最美、争做最美。开展“崇尚节俭文明你我”系列宣传实践活动,通过倡议引领、网上接力承诺、先进典型代言、各级妇联执委宣传践行、巾帼志愿者入企入社区劝导等工作举措,带领全市广大妇女和家庭拒绝餐饮浪费、崇尚勤俭节约,以实际行动为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贡献家庭力量。

四、以幸福家庭为目标,开展家庭教育培训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社会和家庭共同的责任。市妇联坚持立德树人,以家庭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普及科学家庭教育知识,提升家长家庭教育水平。

市妇联连续4年实施“你点单我送课”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项目。在“沈阳女性”公众号创建“家长学校”专栏,推出121堂家庭教育视频、音频微课,并深入社区家长学校、儿童之家等阵地举办公益讲座330余场,受益家长30万人次。

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市民居家隔离、家庭矛盾激增的特殊情况,市妇联于2月至5月,集中开展系列家庭教育公益服务,陪伴家庭聚焦家庭教育、家庭关系和自我成长,缓解焦虑情绪,顺利渡过特殊时期。开展“病毒无情家有爱”——幸福家庭公益服务项目,以指尖沈阳APP为课程平台,围绕“教育、运动、美食、阅读、游戏”等多方面,推送121堂视频、音频课程。组织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员和高校心理专家开通15条电话和微信咨询服务热线,累计为家庭、社区工作人员等提供电话咨询196人次,微信咨询68人次,服务时间200余小时。联合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和FM98.6共同开展12期《用心防疫 远离焦虑》特别节目,为抗疫医护人员及家属等市民提供心理防护和心情调试服务,得到大量听众的热情参与和充分肯定。

五、以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为根本,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是妇联组织的根本职责。市妇联以实事化民生项目为抓手,面向困境妇女儿童提供婚姻家庭指导、助学助困服务,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全市各级妇联组织以妇女之家和妇女儿童维权服务站为载体,采取走访群众、入户调查、信访接待、维权热线等形式,针对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和妇女儿童权益突出问题集中排查梳理、摸清底数,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累计排查15306户,化解婚姻家庭矛盾87件。充分发挥妇联组织、民政系统、社会第三方在婚姻家庭工作中的优势资源,为准婚姻当事人提供心理测试、个案咨询指导、婚姻经营技巧,为办理离婚登记手续的当事人提供婚姻家庭危机干预和调解疏导服务。

关心关爱贫困儿童健康成长。创新开展“联·益成长”儿童教育云课堂项目,探索建立“妇联+教育机构+公益组织+协会”的扶贫扶智模式,联合沈阳新东方学校、沈阳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沈阳市普助帮困服务中心,从今年6月起,为我市100名小学、初中阶段贫困儿童及家长提供为期6个月共计540学时的语数英和家庭教育专业培训指导,帮助孩子提高学习能力和自信心。开展“大手牵小手”扶贫助学活动,整合社会爱心资源,资助100名贫困儿童助学物资10万元,并组织巾帼志愿者为孩子及家庭提供法律、心理、眼病等公益服务。实施“圆梦行动”暑期儿童培训项目,依托30所省市级规范化儿童之家,开展才艺培训、安全教育、亲子阅读等贴近留守流动儿童、贫困儿童需求的培训内容,共计为300人次儿童提供培训服务300学时。


主办单位:沈阳市妇女联合会
地  址:沈阳市浑南区全运三路98号 邮 编: 110169
电  话:024-22856271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辽公网安备 21011202000765号